江南“食”何处? 在《江南烟火》中品味百年饮食文化—半岛真人
日期:2023-09-23 10:57 | 人气:
半岛真人中国网9月22日讯 9月21日下午,一场题为“江南‘食’何处”的江南文化读书会,在上海图书馆地方文献馆举行。活动中,复旦大学教授徐静波、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任轶半岛真人、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邹赜韬等嘉宾,先后围绕《江南烟火: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》一书,分享了对“民间饮食与江南人文底蕴”的理解感悟。本次活动由上海图书馆“上海客堂间”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联合主办,吸引到10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,线下、线上共同参与。
分享会伊始,徐静波首先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:江南饮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格外引人注目的?在他看来,宋代是中国市民饮食文化,也是江南区域饮食文化崛起的关键期。作为资深中日文化交流史专家,徐静波也结合自身先前研究,介绍了绍兴黄酒、鲳鱼、豆腐等江南区域代表性食材在东亚文化圈的转译、传播过程,“有很多食材的日文名,都是江南地区方言的直接音译,这是个很有趣的跨文化交往现象”,徐静波说半岛真人。任轶认为《江南烟火》是一部眼光向下的,“就吃论吃”的佳作。她指出,饮食史书写有很多模式,可以融合进科技史、帝国史、思想史等范畴,但无论怎样“外拓”,洞察食物本身及其与人直接关系的食物“内史”,都是最具故事性的一种述说。任轶还结合在法国求学时,被德国籍室友推荐所谓“中国菜”——“菠萝鸭”的诧异经历,分享了对“江南菜”走出去的思索。“正如历史上江南饮食是不同地形、不同区域饮食的交汇成果,江南饮食也可以在走出去过程中收获更多可能性,我们应该积极看待这一现象”,任轶道出了她对江南饮食“世界性”的见解。
在邹赜韬看来,江南其实是一部可以被世人阅读的“书”,五花八门的民间饮食半岛真人,好比穿插在书卷内的精美图页,“凝望它半岛真人,你会不知不觉地爱上江南这方土地半岛真人。洞察它的细部,你又会更深入地认识先前见所未见的江南之美”。邹赜韬告诉记者,他最近正在宁波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,结合《江南烟火》开设系列文化沙龙。“希望更多读者能在阅读《江南烟火》时,“读”出属于自己的江南。人们童年尝过的汤圆年糕、摘下的杨梅枇杷、腌过的雪菜腊肉,都是一个‘完整江南’不可缺少的拼图”,邹赜韬说。
分享会后,意犹未尽的读者们邀请嘉宾留步,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个人对江南民间饮食的思考。有位读者告诉嘉宾,自己早年间曾困惑于如何烹饪一碗正宗的“葱油拌面”,后来请教供职于饮食公司的老师傅,软磨硬泡求得了生抽和老抽调配比例的“秘籍”。这让邹赜韬一下子来了兴趣,他表示在《江南烟火》姊妹篇《渔米之乡》里,要好好写写“葱油拌面”。
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主任刁青云表示,江南文化是上海地方文脉的重要根基,而江南文化的历史内涵,又是多元立体的。这次上图“上海客堂间”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合作,以民间饮食为关注点举办江南文化读书会,对保护、传播江南文化,乃至丰富当代江南文化实践,都提供了积极的可能性。